人才培养方案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知识产权学院 > 人才培养方案 > 正文

陕西基地(西北大学)学术学位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18-12-08   浏览次数:

一、学科简介

法学是研究法、法的现象以及与法相关问题的专门学问,是关于法律问题的知识和理论体系,是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西北大学的法学教育始于1907年的陕西法政学堂,1986年恢复重建法律系,20027月成立法学院,2010年获得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现设有法学理论、宪法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知识产权等7个二级学科。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职称、学历、学缘、年龄结构合理,现有教授11人,副教授2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26人。有国家知识产权培训(陕西)基地、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多个教学、科研和培训机构。近五年来,共承担各类课题150余项,在权威及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得各级科研成果奖励10余项。基于丝绸之路起点的地缘优势和学校的综合性优势,在民商法、国际法、金融法、财税法、知识产权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的研究特色,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法治人才。

二、培养目标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坚持法学专业知识学习与法律事务技能训练有机结合的原则,培养具有良好的法律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扎实的法学专业基础知识、较高的法学理论水平和法治思维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从事法学教学科研、司法实务、法律服务和行政管理等领域工作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性的高层次法学专门人才。

三、主要研究方向

本学科的主要领域有法学理论、宪法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知识产权等。

主要研究方向及内容分别是:

(一)法学理论。具体包括:1.现代法理学。主要研究法和法律现实的一般规律,研究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等基本问题,法的创制和实施的一般理论,法学方法论,法治与社会建设等法理学和法治实践前沿问题;2.比较法学。主要研究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法律,揭示它们各自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3.法律文化。从文化解释角度探索社会中的法律现象,主要研究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比较法律文化;4.立法学。主要研究立法原理与当代中国立法制度。

(二)宪法与行政法学。具体包括:1.宪法学。重点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依宪执政、合宪性审查、宪法解释与修改等重要理论问题的研究;2.行政法学。主要研究比较行政法、行政组织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部门行政法的基本原理与制度;3.监察法治。重点研究监察法治建设基础理论与现实问题;4.党内法规。重点研究国家法律与党内法规的关系以及党内法规的体系、制定、适用、解释等。

(三)民商法学。具体包括:1.民法学理论与实务。主要研究民法基本原理、民事基本法律制度以及民事法律实务;2.商法学理论与实务。主要研究商法学基础理论、商事主体法律制度、商事行为法律制度以及商事实践中的法律问题;

(四)经济法学。具体包括:1.经济法基础理论。主要研究经济法的概念和范畴、经济法的价值和基本原则、经济法的主体、经济法的法律关系、经济法律责任等基本理论; 2.金融法理论与实务。主要研究金融法律制度、金融法律风险、金融法律监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中的法律问题等;3.财税法理论与实务。主要研究财政法、税收法理论与法律制度;4.法经济学研究。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研究法律和法律制度的形成、结构、过程和实施效果等。

(五)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具体包括:1.污染防治法。主要研究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大气污染防治法律制度、土壤污染防治法律制度、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和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律制度;2.自然资源保护法。主要研究矿藏、荒漠、水、森林和草原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法律制度,自然保护区法律制度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绿制度;3.环境损害救济法。主要研究环境民事责任、环境行政责任和环境刑事责任和环境公益诉讼法的法律制度。

(六)国际法学。具体包括:1.国际公法。主要研究国际公法的理论与实践,特别是国际法的发展与变革;2.国际私法。主要研究国际私法的实体和程序问题,特别是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商事争端解决面临的挑战与问题以及中国区际法律冲突问题;3.国际经济法。研究WTO法律制度特别是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实践中面临的知识产权问题、非关税壁垒、国际投资透明度、国际投资争端解决等问题;4.国际人权法。主要研究国际人权保护制度及其对国内人权保护的影响、工商业与人权等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中面临的人权问题。

(七)知识产权。具体包括:1.知识产权基础理论。主要研究知识产权的主体、客体、范围、效力、限制制度、知识产权法典化、知识产权与创新驱动发展等基本理论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2.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主要研究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商业秘密法等专门法律制度,以及文化产业、遗产保护、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产业发展与技术变革中的知识产权问题;3.知识产权管理。主要研究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数据检索与分析、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等问题;4.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主要研究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规则体系、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知识产权与国际关系、区域性知识产权保护与合作等问题。

四、学制和学习年限

学制为三年,累计学习年限最长为五年。

五、学分要求

总学分

课程学习

 

科研活动环节

 

学术活动环节

 

实践活动环节

 

 31

28

1

1

1


六、课程设置


七、必修环节

科研、学术及活动环节是提高研究生科研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研究生培养的必需环节,要求3学分。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一)科研活动

必须至少参加1项科研课题研究,完成相应工作量,由课题负责人对其科研工作进行考核并写出评语,考核合格者,取得1个学分。

(二)学术活动

研究生在学期间须完成以下学术活动,由活动组织者或导师负责记录考核,考核合格后获得1个学分。

1)应至少阅读本专业经典著作10本,撰写读书报告5篇;

2)应至少参加10次由学校或院系组织的学术报告或学术沙龙活动;

3)应至少参加1次学校学术活动月并提交论文;

4)应在一定范围内主讲1次学术报告;

5)应撰写1篇学科发展综述报告。

学校鼓励研究生参加国际高水平学术会议,研究生在高水平国际会议上宣读学术论文者可直接获得学术活动的学分。

(三)社会实践

研究生应参加以下专业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任选其一,考核合格后获得1个学分。

1.参加学院统一安排的专业实习,不少于3个月,提交不少于三千字的实习报告;

2.深入基层进行法律服务和调查研究,撰写不少于1万字的调研报告;

3.组织或参与学科竞赛活动或创新创业活动,获得校级以上奖励者。

八、学位论文环节

(一)学位论文的开题

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一般于第四学期开学初完成,且答辩通过后至少12个月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二)学位论文要求

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依据学校论文写作、论文评审、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及处理、论文答辩、学位授予等相关文件执行。

(三)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

1.硕士学位论文提交研究生院送审之前,学院组织预答辩和抽检评议,具体以《西北大学法学院学位论文申请预答辩及论文抽检评议结果处理办法》为依据。

2.硕士学位论文完成后,需要经过两位校外同行专家匿名评审通过后,方可组织答辩。

3.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3人组成,论文答辩会由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导师回避。

4.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校学位委员会根据有关规定作出是否授予硕士学位的决定。

(四)科研成果

研究生学位申请科研成果要求根据《西北大学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成果规定》(西大研﹝20162号)相关要求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