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概览
基地概况
基地动态

基地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基地概览 > 基地动态 > 正文

“导师讲坛”第122讲“中美专利活动比较视角下的中国专利质量”学术报告顺利举办
发布时间:2019-05-17   浏览次数:

undefined

516日晚上7点,由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主办,法学院和国家知识产权培训(陕西)基地承办的“导师讲坛”第122讲于西学楼法学院1004会议室正式开讲。我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知识产权博士、国家专利信息师资人才邱洪华教授作了题为“中美专利活动比较视角下的中国专利质量”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法学院院长王思锋教授主持,法学院2018级部分研究生代表出席并听取了本场讲座。

undefined

王思锋院长主持

学术报告围绕三个方面展开。邱洪华老师首先给同学们回顾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十年来中国的知识产权与创新的发展历程。一项项经由统计后得出的数据表明,我国已然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在全球创新指数上,我国实现了从2016年第25位到2017年的第22位再到2018年第17位的跨越,创新能力逐年提升,并在创新质量的排名中成为中等收入经济体的领头羊。随后,邱老师通过直观的图表和数据,对中美专利数据的有效专利维持年限、国外专利申请数量、PCT和核心专利、专利家族、专利来源国、企业授权发明专利等多个方面进行比较。以此为基础,邱老师总结出比较背后所反映的问题――专利数量激增,导致的后果就是目前专利数量其实脱离了我国创新能力的真实情况,并从三个方面阐述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论述专利激增对我国带来的影响后,邱老师以四个角度为切入点,提出关于应对策略的思考。最后,对时下中美贸易摩擦的最新信息予以介绍。总结部分邱老师为大家今后的学习提供了五个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undefined

邱洪华教授报告

王思锋院长最后点评了本次报告。首先感谢邱老师为大家带来的这场精彩的学术分享报告,他表示本次主题为中美专利活动比较视角下的中国专利质量,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邱老师运用全面的检索和分析手段,从多个方面详细地比对中美近些年来的各种专利数据,客观准确地总结、定位了我国的专利保护状况、专利数量和质量问题,提出数量激增但质量不行的结论和带来的一些不利影响。他强调同学们今后的学习中要培养这种专利检索和分析的能力,并宣布本场讲座圆满结束。

undefined

参加报告的师生合影

此次讲座涉及知识产权领域,也时值中美贸易摩擦形势严峻之际,不仅吸引到其他院系同学的参加,也让现场聆听的同学们对中美专利活动比较下的中国质量这一问题有了更为直观和清晰地认识。专利是保护技术创新成果的重要法律手段,在我国公众专利保护意识普遍增强的背景下,专利数量激增背后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分析和反思。


摄影:李朋敏

文稿:王建颖

编辑:杨岩滔

审核:邱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