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提升培训班2019年9月18日下午第一场培训是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地理标志和官方标志保护处调研员李悦老师讲授,主题是地理标志规则和保护。
李悦老师首先指出,地理标志的功能与商标的功能近似,其首要功能就是使消费者通过地理标志来对商品的来源地进行快速识别,从而对相同或类似商品进行区分,从而可以将产品、产品质量同原产地联系起来,所以地理标志是消费者识别不同商品质量的重要依据,因为不同产地的气候、文化因素对于产品质量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理标志有利于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由于前述的质量相关联性,使得内在与产品的质量通过地理标志外化表现出来,即提升了该地理标志产品的声誉,从而提升了竞争力,进一步拓宽国内外市场,提高产品利润。然后,李悦老师认为,保护地理标志,对于国家,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首先是有助于商品出口,打开外国市场;其次,饮食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交流;同时,能够促进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保护中华文化遗产;对于生产者,能够提升产品竞争力,避免恶性竞争;对于消费者而言,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地理标志能够在保证商品质量的情况下节约消费者的时间。
随后,李悦老师从地理标志的起源与发展,中国保护实践,新时期、新任务三个方面进行展开讲授。在国内主要起源于皇家贡品、土产、道地药材和手工艺品等,由于当时的市场商品流通,是的这些商品积累了良好的商誉,为后来的地理标志的形成打下了基础。国际上为地理标志的保护建立了许多组织,比如里斯本—国际原产地名称体系等。同时李悦老师还介绍了日本、泰国、非洲等地的地理标志保护制度。我国相关制度修改方面,从入世后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标志》到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无不释放出保护地理标志的重大决心。
最后,李悦老师围绕中国的地理标志保护实践,对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商标制度规则、保护成效和发展新形势入手,分析了当代中国地理商标保护的实践。李悦老师对地理保护的新任务、新要求给出了自己的思考:开展新工作、优化营商环境和深化国际合作;推进立法层级,提供制度保障;推进“放管服”改革,研究开发电子化申请系统,编制地理标志产品工作指引;提升保护水平,健全技术标准。

国家知识产权局调研员李悦老师在为培训班学员授课
摄像:曹健
编辑:赵明亮
审核:邱洪华